香港培正中學[編輯]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跳至導覽跳至搜尋
本條目可能使用了不合適的列表式記述。請協助將其改為散文式敘述以利讀者獲得更完整的訊息。(2018年4月25日) 
角色介紹應按時間或關聯性編排成數個較長的文章段落;作品列表適合項目列舉;年表介於二者之間,例如:化學年表。此外的列舉資料應該編寫成散文體以符合維基百科質量標準。
Tango-nosources.svg
本條目需要補充更多來源(2018年4月12日) 
請協助添加多方面可靠來源改善這篇條目無法查證的內容可能會因為異議提出而移除。
Confusion grey.svg  提示:本條目的主題不是培僑中學培僑書院培英中學培道中學
香港培正中學

Pui Ching Middle School (full blue sky).jpg
位置
 香港九龍何文田培正道20號
詳細資訊
其它名稱 Pui Ching Middle School
學校類別 津貼男女中學
校訓 至善至正
創校日期 1889年
區域 九龍城區
校監 何建宗教授
校長 何力高
副校長 鄭景亮鍾偉東梁迺文
職員人數 約100人
學生人數 約1200人
校色 紅色、藍色
資訊 school@puiching.edu.hk
電話號碼 (+852) 2711 9222
學校網址 http://www.puiching.edu.hk

香港培正中學(英語:Pui Ching Middle School)是香港九龍何文田的一所傳統頂尖名校,為廣州浸信會在廣州創辦基督教書院。在中國大陸有「北有南開,南有培正」的稱號,在兩廣一帶共有8間分校,使用同樣的校徽、校歌、校訓、校旗、校色。崔琦、丘成桐皆畢業於此。

校史[編輯]

早期[編輯]

  • 1889年11月28日,廣州浸信會中的華人牧師於秉正街創辦基督教書院,定名「培正書院」。成為廣州培正中學的雛型。
  • 1893年,貸款改建珠光里校舍,易名「培正書塾」。
  • 1903年,清廷頒《奏定學堂章程》(即癸卯學制),改稱「培正學堂」。
  • 1906年,賃榨粉街房屋兩間為校舍,定名為「羊城培正師範傳習所」,學生有50人。同年,創辦梧州市最早的學校梧州市培正學校。
  • 1907年,於東山興建新校,即廣州市培正中學現址。
  • 1912年,中華民國成立,改名「培正學校」。
  • 1922年,接管「培坤女校」,聯合兩校改為「培正國民學校」。
  • 1928年,改校名為「私立廣州培正中學」。
  • 1929年,創立「培正同學會」。
  • 1933年,校長黃啟明及校董林子豐、王國璇與譚希天在何文田購地五萬餘方呎興建校舍,設香港培正小學。1935年,增辦初中。
  • 1937年,蘆溝橋事變爆發,黃啟明校長率廣州培正中學員生由廣州遷到鶴山
  • 1938年,為逃避戰亂,廣州培正中學再遷至澳門,是為「澳門培正中學」之始。戰後,澳門培正遂成為澳門著名私立中學
  • 1941年,太平洋戰爭爆發,香港培正中學被迫停辦。1945年,香港培正中學暫借九龍塘學校校舍復課。翌年,駐港英軍發還校舍,學生人數漸增至千多人。

學校標識[編輯]

校色[編輯]

校色分為紅色和藍色,學生們被稱為「紅藍兒女」,而學校的優良傳統被校友們稱為「紅藍精神」。

  • 紅色:代表澎湃的熱情,火熱的心,特別是基督的愛心—感性。
  • 藍色:代表冷靜機智,週到的思考和策劃,避免衝動和魯莽—理性。

校訓[編輯]

至善至正[2]
我所命爾之言,當聽而守之,致行爾 神耶和華所視為善為正者,而享福祉,爰及子孫,歷世靡暨。
— 聖經文理和合本申命記》12:28
耶和華乃善乃正,故以道示罪人兮。
— 聖經文理和合本詩篇》25:8

校歌[編輯]

目前廣州、香港、澳門此三地的學校一般只唱誦第二版校歌的第一段,港澳分校一直以粵語唱誦。廣州培正在1984年獲當局復名後被換成了普通話,直至2009年才恢復廣州話

民間歌謠[編輯]

香港有民歌歌謠,或稱順口溜,來形容何文田區幾所學校的學生:

真光豬,嶺南牛,培正馬騮頭,培道女子最溫柔。」

班別[編輯]

在最多學生的時代,每級可分為信、望、愛、光、善、正、真、誠、忠、毅、培共十一班。隨學位減少,現每級只餘最多六班(信、望、愛、光、善、正)。

級社[編輯]

成立級社乃培正的傳統,每一個畢業班年級皆於小五年級成立級社,社名由三地的培正學生投票決定,社旗由學生以習作方式輪流設計。設立級社的目的是要薪火相傳,並聯繫畢業後的舊生,使聚首一堂。

  • 1920年級
  • 1921年級
  • 1922年級
  • 1923年級
  • 1924 群社
  • 1925 勵社
  • 1926 奮志社
  • 1927 會仁社
  • 1928 樂群社
  • 1929 集益社
  • 1930 敬業社
  • 1931 競社
  • 1932 善群社
  • 1933 奮社
  • 1934 蔭社
  • 1935 覺社
  • 1936 翔社
  • 1937 藝群社
  • 1938 融社
  • 1939 鵬社
  • 1940 毓社
  • 1941 磐社
  • 1942 斌社
  • 1943 鋒社
  • 1944 昭社
  • 1945 毅社
  • 1946 雁社
  • 1947 虹社
  • 1948 建社
  • 1949 堅社
  • 1950 弘社
  • 1951 明社
  • 1952 偉社
  • 1953 誠社
  • 1954 匡社
  • 1955 忠社
  • 1956 瑩社
  • 1957 輝社
  • 1958 銳社
  • 1959 光社
  • 1960 正社
  • 1961 善社
  • 1962 旭社
  • 1963 真社
  • 1964 協社
  • 1965 耀社
  • 1966 皓社
  • 1967 恆社
  • 1968 仁社
  • 1969 昇社
  • 1970 謙社
  • 1971 剛社
  • 1972 賢社
  • 1973 勤社
  • 1974 基社
  • 1975 昕社
  • 1976 捷社/敏社
  • 1977 傑社
  • 1978 英社
  • 1979 榮社
  • 1980 穎社
  • 1981 勁社
  • 1982 駿社
  • 1983 凱社
  • 1984 智社
  • 1985 博社
  • 1986 晶社
  • 1987 德社
  • 1988 曦社
  • 1989 禮社
  • 1990 騰社
  • 1991 勇社
  • 1992 義社
  • 1993 學社
  • 1994 頌社
  • 1995 健社
  • 1996 頤社
  • 1997 啟社
  • 1998 鷹社
  • 1999 樂社
  • 2000 展社
  • 2001 慧社
  • 2002 亮社
  • 2003 信社
  • 2004 雄社
  • 2005 廉社
  • 2006 禧社
  • 2007 驁社
  • 2008 希社
  • 2009 軒社
  • 2010 迪社
  • 2012 卓社
  • 2013 翹社
  • 2014 雋社
  • 2015 哲社
  • 2016 創社
  • 2017 愛社
  • 2018 臻社
  • 2019 君社
  • 2020 奕社
  • 2021 盛社
  • 2022 潔社
  • 2023 悅社
  • 2024 恩社
  • 2025 安社

著名校友[編輯]

學術界[編輯]

教育界[編輯]

醫學界[編輯]

  • 張大釗MBE:前中醫藥發展委員會主席
  • 梁宗存:著名呼吸系統科專科醫生
  • 曾英美:著名兒科專科醫生
  • 陳子敏:著名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
  • 池永昌:著名乳房專科醫生
  • 林凝芷:著名臨床婦產科專科醫生
  • 陳以天:著名血液及血液腫瘤科專科醫生
  • 鄔顯庭:著名腦外科專科醫生、英國愛丁堡皇家內科醫學院榮授院士
  • 王英偉:著名家庭醫學科專科醫生、任台灣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署長
  • 陳志峰:香港大學醫學院兒童及青少年學系系主任,瑪麗醫院顧問醫生

法律界[編輯]

宗教界[編輯]

政界[編輯]

工商界[編輯]

建築及測量界[編輯]

文化界[編輯]

演藝界[編輯]

體育界[編輯]

傳媒界[編輯]

培正同學會[編輯]

培正同學總會遍布全球,以聯繫當地培正舊生。廣泛分布於整個亞洲,包括北京上海香港天津廣州江門中山珠海台山梧州澳門臺灣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菲律賓等地。亦分布於美國的加省會二埠、夏威夷大湖區(密茲根)、德州休斯頓華盛頓波士頓芝加哥洛杉磯紐約舊金山聖地牙哥西雅圖等地,以及加拿大卡加利愛明頓渥太華多倫多溫哥華溫尼伯沙省等地。也分布在英國法國兩地。也分布於澳洲坎培拉墨爾本雪梨三地以及紐西蘭奧克蘭

香港分會[編輯]

香港培正同學會是香港的分會,現任會長為何浩元、香港培正中學、香港培正小學校監為陳之望,中學校長為譚日旭。小學校長兼現任副會長為張廣德。

1964年11月由香港培正同學會召集,假座恆生銀行博愛堂舉行聯席會議,議決組織「世界培正同學會」,於1965年11月6日正式宣告成立。

紅藍校友團體[編輯]

培正校友曾以「紅藍校友團體」(非官方同學會組織),育有馬匹「紅藍精神」、「紅藍精英」,綵衣主色以紅藍色為主。

公開試成績[編輯]

會考[編輯]

文憑試[編輯]

  • 2012年的首屆中學文憑試放榜,培正中學學生周澔楊考獲7科5**水平。[8]
  • 2016年的第五屆中學文憑試放榜,培正中學學生房穎儀覆核試卷後由6科5**升至7科5**,躋身狀元之列

課外活動[編輯]

宗教團體 服務團體 興趣小組 音樂團體 體育團體 學術團體
  • 電子模型學會
  • 美術及攝影學會
  • 天文學會
  • 棋藝及橋藝學會
  • 創意思維小組
  • 綠組
  • 舞蹈組
  • 紅藍劇社
  • 報社
  • 環保學會
  • 弦樂團
  • 銀樂隊
  • 合唱團
  • 笛隊
  • 中樂團
  • 樂器班
  • 管弦樂團
  • 音樂服務組
  • 流行樂隊
  • 舞蹈組
  • 體操代表隊
  • 野外定向會
  • 田徑代表隊
  • 排球代表隊
  • 籃球代表隊
  • 手球代表隊
  • 游泳代表隊
  • 足球代表隊
  • 羽毛球代表隊
  • 桌球代表隊
  • 網球代表隊
  • 越野代表隊 
  • 賽艇代表隊 
  • 射箭代表隊
  • 保齡球代表隊
  • 紅藍科研先鋒
  • 中文學會
  • English Society
  • 數學學會
  • 通識學會
  • 電腦學會
  • 歷史學會
  • 地理學會
  • 家政學會
  • 演講及辯論隊(粵語)
  • English Debating Team
  • 中文朗誦隊
  • 普通話學會
  • 物理學會

歷任校長[編輯]

  • 黃啟明(1933-1939年)
  • 楊元勳(1939-1942年)
  • 馮棠(1946-1950年)
  • 林子豐博士(1950-1965年)
  • 李孟標博士(1965-1974年)
  • 林英豪博士(1974-1985年)
  • 何澤乾(1985-1990年)
  • 張子江(1990-1991年)
  • 鄭成業(1991-2003年)
  • 葉賜添博士(2003-2015)
  • 譚日旭(2015-2018)
  • 何力高(現任)(2018-)

歷任校監[編輯]

  • 林子豐博士(1958-1959年、1965年)
  • 譚希天(1960年)
  • 黃汝光博士(1961-1964年、1966-1980年)
  • 張彬彬博士(1981-1984年、1987-1989年)
  • 林思顯博士(1985-1986年)
  • 楊國雄博士(1990-2004年)
  • 何建宗博士(2005-2010年)
  • 陳之望博士(2010年-2017年)
  • 何建宗教授(現任)(2017年至今)